世界名山-喀拉崑崙之后 - 博羅德峰

All 8000m Peaks
喀喇崑崙四巨頭之四

博羅德峰 Broad Peak


廣博羅德峰 有如K2之后


博羅德峰 (Broad Peak) 標高8,047公尺,位於巴基斯坦東北的喀喇崑崙山脈,是喀喇崑崙山脈中第三高峰,地球上排名第12位。
此山座落奧斯騰冰河的東緣,介於K2與加歇布魯Ⅳ峰之間。博羅德峰與 K2 距離很近,僅12公里,兩山山容卻完全不同;K2俊峭傲然,儼如帝王,博羅德則是寬廣和緩,好比雍容皇后。
博羅德峰很早便與 K2 齊名 , 直到 1954 年才有德國登山隊正式攻取此山 , 比起其他八千公尺巨峰,算是開發最晚的一座巨峰。
英國蒙哥馬利少尉(T.G.Montgomerie)可能是最早看到此峰的西方人,1856年,他在此區進行測量調查,他將那些顯著的山峰以〝K〞(Karakoram)開頭,後面標加不同數字作為各別山峰代稱,例如:K1,K2,K3,等等。後來發現,大部份山峰都已有在地的稱呼,唯一例外的是K2,帕地人稱為Chogori,但現在人們都還稱呼K2,以其位居世界第二高峰,K2發音簡潔有力故習用至今。
博羅德有三條山稜 , 分別是北稜、南稜和西南山稜。其中的北、南稜為中、巴國境線也是喀喇崑崙山脈的脊樑。博羅德峰的峰脊達兩公里,雪簷重嶂, 腹寬背廣,探險家康威 (W.M.Conway ) 命名為 Broad ( 寬廣之意 ) 峰 , 倒也名實相符。帕地人直接轉譯成P`al-chan-ri或Phalchan Kangri--「廣大的雪山 」。
博羅德峰寬廣的主稜上有三座分立的山峰,分別是主峰(8047m)、中央峰(8016m)和北峰(7550m)。

博羅德峰的初登


主峰1957年首登,奧地利探險隊,這是一支小型的四人隊(H.Buhl
K.Diemberger,隊長M.Shumuck,和F.Wintersteller),四人沒用氧氣設備分別攻上峰頂。他們也沒用到高地挑夫,是在當時8000公尺山峰採用輕捷登山(Alpine Style),自主小隊伍(相對傳統的大型遠征隊)的了不起的成就。
博羅德中央峰,1975年7月28日,波蘭登山隊首登,但有兩名隊員死亡。
最後是北峰,1983年意大利首登,隊長是Renato Casarotto。

路線一覽


傳統路線—西脊,1957奧地利
Carsolio 路線---西脊接南壁,1994墨西哥
長山脊縱走---1984波蘭
西南壁---2005俄羅斯/義大利

高差


從奧斯騰冰河上的基地營到山頂的高差約為3135公尺,
從博羅德冰河以上的拔高約為3345 公尺。

地球氣候暖化對博羅德峰有什麼影響?


有一派的人信誓旦旦,博羅德主峰的積雪峰頭一旦融化不見,其前峰的高度就將取代現在的博羅德峰標高,結果過去歲月的記錄也將一筆勾消,登山者會怎樣看待這項臆測,目前仍然還議論紛紛,沒有定論。

比較安全的一座8000公尺峰


自 1957年首登到2003年8月,已有255人次登頂,死亡人數 18,死亡事故比率大約7%,以聖母峰的 9%來作比較,博羅德峰可算是比較安全的一座8000公尺峰,當然誰也不能輕忽本質上潛在的危險。

真的〝登頂〞?


博羅德峰有〝大量的登頂者〞並未到達真正的頂峰,這些人到了前峰就當作完登。於是,在1994年,Hans Kammerlander(1958年與Messner以Alpine Style 登加歇布魯Ⅰ峰)大大感冒,為此出了一個題目給登頂者,他在峰頂插立了一根雪橇,上頭繫上一段紅色與紫色相間的繩子,問登頂者有在那裡看到嗎 ?

早期探險


1892年,8月12日康威帶領了一支英國遠征軍從Fan Camp(位在巴特羅冰河的右岸)出發;C.C. Bruce上尉與M.Zurbriggn(瑞士籍)爬上冰河,康威和A.D.McCormick則爬上Fan Pass(5715m)。從鞍部上往右看過去〝寬闊的山容,壯麗無比­-好比 Breithorn(阿爾卑斯山一座4000公尺的山峰),充塞在K2與隱閉的加歇布魯山群之間。〞這一段康威稱呼博羅德峰的展望後與回想的山容,也被McCormick素描下來出現在康威所著的書上。這支探險隊還繞到南方的〝Golden Throne〞(Baltoro Kangri 7275m)。
1902年,O.Eckenstein`s的探險隊,一路沿奧斯騰冰河而上,經博羅德峰西側,接近西北脊山腳下設下第十營,三名攻頂隊員僅到達冰河上的第十一營。簡單的將博羅德峰的高度估計為高過8500m。
1909年,阿布魯里公爵到訪K2,是時經歷整條奧斯騰冰河,行經底部時,他們看到左邊的這面高牆〝這是極大黑色的岩壁所支撐的大屏風,上部與博羅德西邊的絕頂相連,接著向南綿延而去〞;大屏風之後就是博羅德峰既厚重又廣闊的形貌。
經由M.F.Negrotto的測量意外的有8270公尺,這個數子立即將博羅德峰升高到世界第六高峰的排位。
1926年,K.Mason少校 率領了一支為印度測量署作事的英國調查隊到訪Shaksgam流域;隊員有 F.O.Cave 上尉,R.C.Clifford少校,H.DMinchinton少校以及之前曾與Vissers在Hunza共事過的Afraz Gul Khan。在Aghil山區,上了Kyagar冰河,爬上Tatar La,他們一塊欣賞到K2,博羅德峰,加歇布魯山群壯麗的山容。從他們的測量站獲得一個根本性的數據,博羅德峰的高度從8270公尺降到8047公尺。
1929年,Spoleto公爵的探險隊也在Shaksgam流域的山區活動。U.Balestreri博士的探險隊越過古老的慕斯塔格隘口來到偏遠的Kyagar冰河,他對博羅德峰和鄰峰重新測量,證實了Madson之前的數據;博羅德峰的高度為8047公尺,排名下降為第十三位。
1954年,一支12人的探險隊(有兩名奧地利人,但是L.Terry(法籍)曾經被邀加入,最後又取消,W.Kick則前去珠穆琅瑪山區偵察),K.M.Herrligkoffer擔任領隊,沒能去成K2,改成這個秋天博羅德峰的登山。(接到這項登山許可之前,Herrligkoffer曾經考慮從Siachen 冰河這一邊攀登加歇布魯Ⅰ峰)
隊長在德國耽誤了一段很長時間,直到九月底才到達Askole。10月中旬,在Concordia建立基地營(4700m),對Hunza的挑夫來說,博羅德峰西側的計劃路線過於困難;他們決定改從面對著Marble Peak(5892m),朝北的兩條冰河與博羅德冰河結合西側路線,有時候就稱作博羅德冰河路線。在阿布魯里公爵所稱的〝黑色屏風岩〞東側,這條登頂路線先上到覆雪的高原,再上到中央峰(約8000m)與前峰(8030m)之間一個小鞍的頂部登上峰頂。
10月22日,T.Messner和兩名隊友穿上雪橇探察冰河。後來在5300公尺的高度設下第一營,第二營約6000m;在第二營的上方有一道300公尺長的深溝,看得出雪崩過後的痕跡,他們叫這地方-槍桶;從此可以上到6230高處之北的大雪肩;在此設立第三營,計劃向上6900m或7000m再設第四營,但是進入11月,氣候更加酷寒,風勢加烈,M.Anderl和E.Senn兩人上到約6900公尺的高度;這也是隊伍到達的最高點。

登頂記錄

1957年 首登奧地利探險隊,一支小型的四人隊(H.Buhl,K.Diemberger,隊長M.Shumuck,和F.Wintersteller)4月18日從Skardu出發。由於挑伕走離的太匆促,隊員便得自行把裝備背到還有幾公里路程之外的基地營,確切的位置在奧斯騰冰河的左側,稍為在6230高點上面一點的4910公尺處。
登峰路線—直上無雪崩之虞的西脊,上到大雪原,然後翻上懸冰河到達一處小鞍部,之後便是沿著峰脊登上真正的峰頂。
5月13日全體動員,沿著西脊設下三個營地,之後他們回到基地營休息了幾天。
5月28日在6950公尺高處設第三營,5月29日一早,四人出發攻峰;下午三點四人抵達小鞍部,然後順著峰脊最後到達山頂。然而眼前僅僅大約 15到20公尺之外,隔著一處淺凹還有一座更高的山頭,估計還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眼看不能再往前,四人只好回頭。回到基地營休息幾天後6月7日他們再度出發攻頂;
在一天內抵達第二營(6350m),6月9日一早從第四營出發,Shumuck和Wintersteller兩人率先攻上峰頂(無氧);Buhl飽受右腳痛苦的折磨(在Nanga Parbat凍傷少了兩個腳指所引起),在到達副峰下打算放棄,Diemberger單獨一人繼續往上攀登,大約下午六點登頂,這時候第一對登頂的兩人正在下山。Diemberger在回程中遇到Buhl繼續往上,拒絕被打敗的他,步履蹣跚奮勇的爬上副峰,Diemberger停下腳步,轉過頭陪著Buhl,兩人一齊登上峰頂。當兩人回到第三營時已是過了午夜。
6月27日,卻是Bhul不幸的日子。Bhul與Diemberger兩人再登Chogolisa(7654m)頂峰,轉身回程途中,小心翼翼通過東南脊上陡立厚重的雪庇時,突然一塊雪庇裂開,Bhul當場被奪去生命。

1975年,中央峰首登波蘭遠征隊,隊員14人,隊長J.Ferenski。
6月13日抵Skardu,6月29日到達Concordia,在奧斯騰冰河的中冰磧丘上4950公尺設下基地營。登峰路線大致沿襲1957年奧地利路線,同樣設下三個營,7月13日,最後一個營7200公尺。7月28日大清早,六人登頂隊伍從第三營出發(R.Bebak,K. Glazek, M. Kesicki, J.Kulis, B.Nowaczyk和A.Sikorski),經過12又半個小時爬上小鞍部,Bebak在還沒到小鞍部就先轉回,其他五人在下午7:30登頂,總共耗去16又半個小時(從第三營)。波蘭將此峰高度標記為8016公尺。
回經小鞍部途中,陷入一個猛烈的暴風雪,Nowaczyk從山脊的東側掉落不見,其他人被迫在小鞍部上過夜,次晨尋找Nowaczyk不著,因此形勢上必須再往下找第二個過夜處,但是途中,Kesicki, Kulis和A.Sikorski滑落,Kesicki和A.Sikorski兩人身故。有賴同胞的幫助,兩名倖存者在8月1日回到基地營。

基本資料


座落:喀喇崑崙山脈,帕托羅山系
位置: 東經76°34' 25"
北緯35°48' 35"
早期編號:無
標高: 主峰8,047公尺/呎
中央峰 8000公尺/呎
北峰 7538公尺/呎
世界排名:第12位
山名由來:「博羅德峰」Broad Peak由康威所取名,來自此山寬廣的印象,從冰河拔起的寬大山體,路過的旅者無不敬畏有加。帕地人直接轉成P`al-chan-ri或Phalchan Kangri。
博羅德峰的頂峰由曲折相連三個峰頭的山脊以及陡峭深厚的雪庇構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紀念 徐慶榮 黃仲杰

水磨坑溪的發現之旅